日前,沈阳市住建局发布关于印发《沈阳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的通知。根据实施方案内容显示,要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与用能方式。首先,要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。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,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、路线图。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体系研究,加快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替代。优先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,在项目立项明确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,大力推广建筑屋顶、庭院分布式太阳能光伏设施建设。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,推动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。推动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城市中低层住宅及酒店、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应用。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、地热能、生物质能、空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,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,构建多元配置、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体系,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。到2025年,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%,新建公共机构建筑、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%。
其次,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。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,积极推动以电代煤、以电代油、以电代气,引导建筑供暖、生活热水、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,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。到2030年,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%,新建公共建筑电强气化比例达到20%。推广基于直流供电的建筑规划、设计技术,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,逐步丰富直流设备产业链生态。鼓励建设“光储直柔”建筑。推动智能微电网、蓄冷蓄热、负荷灵活调节、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,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,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。探索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,合理调配用电负荷,实现电力少增容、不增容。
再次,要推动城镇清洁低碳供热。推动建筑热源端低碳化,大力发展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暖,加快热电联产余热、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,实施小散燃煤热源替代,鼓励探索跨季节储热、相变储热、多能互补供暖等技术与装备。结合实际制定供热计量改造方案,明确改造目标和任务,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建筑按用热量计量收费。新竣工建筑应达到供热计量要求。加快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。加强对热量表、燃气表、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。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,有序发展水源热泵、空气能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暖方式。到2025年,完成冬季清洁取暖改造。到2030年,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%。
方案指出,要推进农村用能低碳转型。引导农民减少煤炭燃烧使用,鼓励使用太阳能、地热能、空气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。因地制宜推进推广热泵、太阳能等清洁供暖方式。大力推动农房屋顶、院落空地、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,鼓励炊事、供暖、交通、热水等用能电气化。
以下为方案原文:

沈建发〔2024〕25号
关于印发《沈阳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的通知
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和市关于碳达峰、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,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,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,我局研究制定了《沈阳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。
附件:沈阳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
沈阳市城乡建设局
2024年11月13日

















